首页> 常识>

渭城区属于哪个市(陕西省渭城区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)

时间:2024-11-18 10:24:37

渭城区是1987年5月成立的县级行政区,位于咸阳市区东南部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,泾河、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是关中-天水经济区和西咸新区的核心区域。东与高陵区接壤,西与秦都区为邻,南隔渭河与西安相望,北同礼泉县、泾阳县毗连。渭城区位优越、位置特殊,与西安“零距离”对接,与西咸新区交融,是大西安建设的重要板块,也是国家级开发区西咸新区的核心区域。

历史沿革

渭城区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——秦朝建都的地方。渭城之名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),当时境内设有渭城县,因县城南临渭水而得名。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,以市区乐育路为界,分原秦都区东部置渭城区。1987年5月正式成立。

行政区划

秦迁都咸阳,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,废除宗室诸侯分封制。始皇统一中国后,全国设三十六郡,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单位有乡、亭、里。还在商业和手工业集中的地方设市。

汉代乡、亭、里,根据资料记载的有:

弋阳乡:《汉书·地理志》中记:“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”地址在今渭城区东北与高陵县交界处。

寿陵亭:《汉书·元帝纪》中载“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”。寿陵即秦孝文王陵,汉元帝渭陵所在地。地址在渭城区周陵乡新庄村南。

永陵亭:《汉书·哀帝纪》中记“以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部为初陵”,永陵亭以秦悼武王陵号得名,为汉哀帝义陵所在地。地址在今渭城区周陵乡南贺村南。

杜邮亭:《资治通鉴》记:鸿嘉二年“夏五月癸未,陨石于杜三”。地址在渭城乡渭城湾南。

孝里:宋著《长安志》引《三秦记》中说:“长安城西北有孝里,西有白起堡。”当属杜邮亭之一里。

隋唐时县以下的基层政权组织,较汉时有了明显的变化。改变了以往“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,十里一亭,十亭一乡”的制度。《日知录》引《开元十道图》曰:“百户为里,五里为乡,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,郊外为村里及村坊。”里设里正,“兼课植农桑,催调府役。”

唐代咸阳乡里名称,《宋著长安志》载“唐二十乡,有五云乡、长陵乡,余皆不传”。解放后发掘的隋唐墓志和经幢铭文上,又找出了四乡三里,其中只有一里属今渭城区,即渭城乡招贤里。

明代在县以下设十里,即在郭里、渭城里、陈良里、白良里、肖阳里、延陵里、安业里、东贺里、安谷里、河南里。其中在郭里、东贺里、安谷里、渭城里在今渭城区辖境内。近年来,在残碑上发现明代还有乡的设置,其中渭阳乡在今城区辖境。

清代咸阳除沿袭明代的十里之外,又设五卫、七票。五卫,是把明代的军队屯卫田散之于民,作为行政区划;七票,是废除明代秦藩王田,更名为票,起科纳粮,亦作为行政区划,二者同十里并列,下辖若干村,分别并于五乡之中。据乾隆十六年《咸阳县志》记,属今渭城区辖区内的有:

东乡渭城里:米家村、马家村、毛家村、高家庄、店儿上、侯家庄、小孟村、仓张村、孙家村、辉杜村、王新庄、窑店镇、邓家庄、马家村、常围墙、海家沟、黄(沟)里、西毛家、米家台、桑家沟、路家坡、木家沟、邢家沟、陈家沟、王家沟、毛家沟、新冯家、胡家沟、邓家村、牛羊村、季家村、东大寨、杨八寨、东杨八寨、常家村、沈粗村、弓家寨、东张旗寨、沈家堡、马房里、左所南村、左所中村、左所北村、袁家村、西张旗寨、东沈家、黄家沟、摆旗寨、司家沟、沙家沟。

东乡安谷里:皮家村、肖家村、吴家村、马家村、普家堡、锁家村、聂家沟、苏家台、东西刘家沟、赵家台、兔家村、马家村、魏家村、常家村、果家村、钮家村、木家村、柏家嘴、李家台、庞家台、毛家台、蔺家台、蔺家沟、赵家沟、杨家湾、唐家台、南北任家沟、张家台、木家台、九张啤洞村、后沟里、迁家道、四户李家、马家台、头张村。

东乡在郭里:任家庄、尹王村。

东乡东贺里:石家台、朱家堡、湾里台、南杨里、土门张家、冶花家、陈家台、古家沟、西马家台、东马家台。

东北乡在郭里:杜家堡、张家堡、塔坡马家、西围墙、中五台堡、李家堡、邹家堡、崔家堡、李家堡、陵照。

东北乡四票:司家村、火烧寨。

东北乡五票:羊圈寨、卓邢家、李家堡、北上照村。

东北乡东贺里:杨阁村、坡吕村、年村、陶家堡、花家、关村二堡、阎家村、布里村三堡、北底照村、岳城村、西将村、龙枣树村、瓦家村、成家村、韩家堡、顶家村、陈家堡、眭村、陈马村、福禄庄、宁家村。

东北乡安业里:尹家堡、魏家堡、新庄里、李家村、大石头、西贺村、边家村、费家村、赵家村、张家堡、北城村、北杜镇、邓村、西刘村、北杜镇西堡、北李村。

东北乡后卫中卫:阴阳王家、米家寨。

东北乡:南贺镇、南底昭、北贺村、靳里村、邓村、朱家堡。

东北乡六票:岳家庄子、姚家寨、半个城、作店、师家寨、蒲家寨、黄家寨、杨家村、上寨里、中寨里、段王村、王村。

东北乡安谷里:苏马家、贺家村、怡魏村、高墙里、郭家村、段家小村、东贺村、桑围村、罗家围墙、彭王家、孙家村、马家堡、史村、徐家堡。

东北乡三票:尹家堡、顺陵碑。

东北乡渭城里:雷家堡、肖杨村、杨家堡、孙家堡。

东北乡右卫头票二票:叶家寨、牛家寨、嘴王家、徐家庄、杨家寨。

西北乡延陵里:王舍村、石羊庙。

雍正七年(1729),境内设立讲约所,挑选当地举人、贡生中老诚有学行者,一人为约正,再选出朴实谨守者三、四人,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,向群众宣讲朝廷颁布的“广训十六条”。后来代替统治者执行行政职权,催粮要款。同治时,经过回民、捻军起义打击,清政府对咸阳县行政区划进行了改编,划分为4乡,辖41所,设立大小乡约。这种制度一直沿用到1930年,县城和东北乡属现渭城区。东北乡属所17,即东正阳、西正阳、窑店、金山、坡刘、法轮、关村、郭村、眭村、晋公、索村、北杜、靳里、高山、羊桥、南贺、新庄。

民国二十年(1931),对全县行政区划作了大整编,分6区,辖4镇24乡,今属渭城区的有:

县中区,区公所驻正街,辖辘轳把巷、花店街、甜水巷、西道巷、东道巷、谭道巷。

中街镇所辖街巷有:县门巷、仁义巷、营门巷、中街南排、中街北排、李巷口、谷家巷、鱼池巷、北极宫、五巷、曹家巷。

北街镇所辖街有谷家巷、鱼池巷、正街北排、老院、郑家巷、北大街、马王庙巷、花店街、玄帝巷、北马道、财神庙巷、潘家巷。

西街镇所辖街巷有顺城巷、楼南巷、西马道、楼东南排、楼东北排、五队西街、上坡巷、楼北巷、楼西巷、牛角巷。

第一区,区公所驻窑店镇,辖6乡105村。

坡刘乡所辖村有解家沟、沙李台、阴阳王家、鸭口、黄家沟、沙道、石桥村、摆旗寨、石何杨、龚家湾、陈家台、木家沟、西毛村、邢家沟、路家坡、陈家沟、王家沟、学稼山庄、兴龙庄、司印村、戚家山、坡刘村。

法轮乡所辖村有作店村、白庙、小村、张阎村、郭村、北舍、南舍、嘴王村、彭王村、韩家湾、朱家村、怡魏村、马家寨、二阳庄、杨新庄、关村、史家寨、岳家庄、中寨村。

窑店乡所辖村有团家庄、王家庄、窑店村、长兴村、滩毛村、店上村、仓张村、杜家堡、孙家村、灰渡村、大寨、西龙村、中龙村、东龙村、邓家村。

四庄乡所辖村有天堡庄、良善庄、平安庄、同仁庄。东正阳乡所辖村有西张寨、马家台、东张村、西张村、龚沈村、吴家村、肖里村、东西阳村、庇李村、九张村、岩张村、任家沟、杨家泫、杨家台、柏家沟、许家沟、洛家台、毛庞村、柏家嘴、马神庙、庞里村、东木村。

西正阳乡所辖村有毛王沟、右四排、前四排、后四排,袁家村、卓所村、马坊村、刘家沟、三义村、张陈村、纪家道、赛家沟、胡家沟、新冯村、聂家沟、马坊滩、三家沟、牛羊村。

第五区,区公所驻北杜镇,辖4乡69村。

北高乡所辖村有卓邢家、北杜村、楼子底、北城村、南朱家、北李村、东西杨儿寨、龙华寺、程于家、南刘家、中和村、肖杨家、岳家庄、边家村、方家、靳里村、南杜村。

南高乡所辖村有大石头、北贺村、雷家、豆家、杨家、小寨、费家、赵家、李家、崔家、陵照、底张凹、司家庄、南贺村、贺家三堡、新庄三堡。

眭晋乡所辖村有龙枣村、陈马村、张刘村、成任家、西蒋村、东上照、王村、瓦刘村、韩家村、眭村、陈家、荆宁家、布里村、丁家村、孙家村、孙家南村、阎家寨、蒲家寨。

羊桥乡所辖村有李家寨、冉王村、尹王村、张家堡、杜家堡、羊过寨、羊过村、司魏村、塔儿坡、李家堡、西二村、东二村、任家嘴、黄家寨。

1934年,民国政府推行保甲制度,咸阳共编62联保、131保、1220甲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国民党为了加强统治,强化了保甲制度,1937年将全县62联保编为正阳、法轮、渭城、七里、段张、西张、安阳、聚泉、双照、石羊、马庄、北高、南高、城关14个联保、109保、1260甲。1938年6月,又将段张、七里、西张3个联保并为沣桥、钓台2个联保,石羊联保分别并入双照、马庄联保,法轮联保并入北高联保,成立了11个联保。1940年11月,民国政府推行新制,将咸阳作为示范县,编10乡1镇,辖62保,每十户至十五户编为一甲,共编1390甲。直至1949年解放前夕,属今渭城区辖境内的乡、保有:

北高乡,驻地孙家。辖5保。第一保:徐家寨、史村、马家堡、怡魏、彭王、嘴王家、南北舍、韩家湾、左店村、杨家、新庄、朱家乡。第二保:白庙、小村、郭村、上寨、岳家庄、张阎村、中寨、师家寨、关村、黄家寨、吊庄、二杨庄、殷傅村、顺陵。第三保:朱家寨、蒲家寨、布里村、孙家、丁家、龙枣树、陈马村。第四保:陈家、眭村、王村、韩家、瓦刘村、成任家、上召村。第五保:花杨村、陶家、阎家寨、底张湾、司家庄、大石头、岩村。

南高乡,驻地北杜镇。辖5保。第一保:冉王村、尹王村、任家嘴、东二村、西二村、李家堡、塔儿坡、张家堡、杜家堡、黄家寨、司魏三村、羊过村、羊角村。第二保:新三村、南贺家、贺家三村、陵照村、李家寨。第三保:北贺村、雷家、杨家、小寨、豆家、小益村、李家、崔家。第四保:岳家、南杜村、靳里村、边方家、成魏家、肖杨家、南刘家、卓邢家、北里村。第五保:北杜镇、后村、北城村、龙华寺、杨家寨。

正阳乡,驻马神庙,辖4保。第一保:东张马村、西张马村、同仁庄、张旗寨、穆家村、马神庙。第二保:九张村、岩家村、任家沟、杨家湾、毛庞村、杨家嘴、东张村。第三保:西阳村、庇李村、袁家村、红旗村、三义村、张陈村。第四保:良善庄、左所村、马坊村、邓家村、刘家沟、牛羊村、聂家沟。

渭城乡,驻窑店镇,辖4保。第一保:东龙村、中龙村、窑店镇、团家、王家巷、胡家沟、薛冯村、毛王沟。第二保:西龙村、灰堵村、孙家村、仓张村、王家社、陈家沟、邢家沟、穆家沟、路家坡、沙家沟、米家台、焦家台、西毛村、黄家沟、梁家台、雇家沟。第三保:滩毛村、长兴村、店上村、阴阳王、鸭沟、解家沟、陈家台、冶家台、司家沟、张家台、李家台、沙家沟、尹家台。第四保:摆旗寨、石何杨村、石桥村、坡刘村、戚家山、龚家湾、西营盘。

城关镇,驻地中山街。城内由东至西共划分10保,北关外划分11保、12保。

1949年5月18日区境解放,建立了县级人民政权,县政府设在今中山街公安分局院内。1950年4月,对区进行了正式划分,编为7区39乡,其中属今渭城区境内的有:

渭城区,驻地纪家道,辖6乡。

第一乡(驻马神庙)辖15村,即张家湾、张旗寨、同仁庄、马家台、四沟、后沟、龚沈村、马神庄、吴李村、后寨、肖家村车站、穆家岩、张家沟、任家沟、九张村。

第二乡(驻柏家嘴)辖17村,即徐唐村、北刘村、柏家沟、赵家台、毛家、毛庞家、柏家嘴、左排、后排、前排、前八家、三义村、东阳村、西阳村、庇李村、袁家、平安庄。

第三乡(驻窑店镇)辖13村,即张家沟、三家沟、刘家沟、纪家道、赛家沟、牛羊村、聂家沟、窑店、大寨、邓家、马坊、左所、良善庄。

第四乡(驻穆家沟)辖13村,即胡家沟、新丰、毛王沟、王家庄、陈家沟、穆家沟、邢家沟、路家坡、沙道、仓张村、孙家、灰堵村、龙保村。

第五乡(驻冶家台)辖15村,即西毛村、鸭沟、黄家沟、雇家沟、陈家台、阴阳王家、解家沟、冶家台、张李台、师家沟、城南村、长陵车站、滩毛家、店上、印场村。

第六乡(驻石桥村)辖8村,即摆旗寨、西营盘、石何杨家、坡刘村、石桥村、冉王村、龚家湾、尹王村。

顺陵区,驻地孙家村,辖七乡。

第一乡(驻怡魏村)辖11村,即徐家寨、东史村、西史村、孙家圪劳、朱家乡、马家堡、彭王村、怡魏、韩家湾、左店、嘴王家。

第二乡(驻关村)辖12村,即北舍村、南舍村、中寨、岳家、缚龙寨、吊庄、黄家寨、关村、殷傅村、顺陵碑。

第三乡(驻白庙)辖9村,即小村、陶家堡、张阎村、白庙、郭村、师家寨、朱家寨、花杨家。

第四乡(驻地布里村)辖10村,即丁家村、雷师窑、布里村、上召村、底张湾、岩村、阎家寨、司家寨、陶家。

第五乡(驻瓦刘村)辖13村,即陈家、荆家、眭村、陈马村、龙枣村、豆家、韩家、成任家、瓦刘村、岳家、南杜村、西蒋村、王村。

第六乡(驻北杜镇)辖4村,即北杜镇、边家、方家、靳里村。

第七乡(驻大石头)辖6村,即雷家、北贺村、大石头、南贺村、贺家、新庄村。

马庄区,驻地马庄镇,辖6乡。

第一乡(驻陵照村)辖8村,即司魏村、李家寨、黄家寨、陵照、五冢、王车村、大寨、阎家沟。

第二乡(驻石羊庙)辖6村,即石羊庙(其余不在今渭城区境内)。

第三乡(驻杨家)辖12村,即卓邢家、南刘家、南朱家、三合、豆家、小寨、杨家、费家、赵家、李家、崔家、周陵。

其余各乡均不属今渭城区辖境。

咸阳(区)市驻地凤凰台,辖1乡4街。

城郊乡(驻杜家堡)辖14村,任家咀、西二村、东二村、塔儿坡、常家堡、杜家堡、王家沟、马家堡、药王洞。

其余均不在今属渭城区辖境,城内分中东街、北平街、中西街、新兴街。

1950年10月,改区名以序数命名,乡名以地名命名。改动后境内有:

第二区(渭阳),辖东杨乡、红旗乡、窑店乡、新丰乡、长陵乡、石桥乡。

第三区(顺陵):辖大石乡、北杜乡、岩村乡、瓦刘乡、白庙乡、陈马乡、马家乡。

还有第四区的五陵、石羊、周陵、龙岩四乡。

咸阳(区)市的四街一乡未变。

1953年对部分区划作了调整:第二区增设渭城乡(驻摆旗寨)第三区增设蒲家乡(驻蒲家寨)北杜乡由第二区改属第四区。

县级咸阳市成立后,设二区、三乡、八个街政府。境内有两区、一乡和七个街政府:

第一区(驻果子市街)辖中山、仪凤、法院、南阳、东明五个街政府。

第二区(驻新兴路)辖北郊乡和新兴、文汇两个街政府。

1955~1956年撤区并乡后,咸阳县属42乡并为15乡,境内撤并后的乡有:红旗乡(驻柏家嘴,并东阳、红旗二乡)。长陵乡(驻冶家台,并窑店、新丰、长陵三乡)。石桥乡(驻石家台,并石桥、渭城二乡)。顺陵乡(驻孙家村,并马家、白庙、陈马三乡)。底张乡(驻底张湾,并岩村、蒲家、上召三乡)。北杜乡(驻北杜镇,并北杜、龙岩、宜都三乡)。周陵乡(驻周陵,并大石、五陵、周陵三乡)。

市属改为四街三乡,即:中山街、北平街、新兴街、文汇路四个街道办事处及北郊、石斗、七里三乡(其中石斗、七里二乡在今秦都区境内)。

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后,政区改为公社建制,1959年1月全市有周陵、渭城、马泉、钓台4个农村人民公社和城区、上游、和平三个城市人民公社。下辖29个管区、177个生产队(其中包括3个管区级核算单位)。渭城区辖境内的公社与管区有:

渭城人民公社,驻地窑店镇,辖7个管区43个生产队。

第一管区,驻石桥村,辖冉王村、何家村、摆旗寨、坡刘村4个生产队。

第二管区驻陈家沟,辖沙家沟、冶家台、雇家沟、邢家沟、毛王沟、灰堵村6个生产队。

第三管区,驻赛家沟、辖左排村、后排村、三义村、刘家沟、聂家沟、大寨村、邓家村、左所村、良善庄9个生产队。

第四管区,驻马社庙,辖马家台、九张村、徐唐村、徐赵村、毛庞村、庇李村、李家村7个生产队。

第五管区,驻韩家湾,辖东史村、马家堡、怡魏村、北舍村、岳家村、白庙村、南舍村7个生产队。

第六管区,驻孙家村,辖蒲家寨、岩村、底张湾、布里村、荆家村5个生产队。

第七管区,驻孙家村,辖陈马村、岳家村、瓦刘村4个生产队。

周陵人民公社,驻地周陵,辖5个管区28个生产队,其一、二、三、四管区属今渭城区辖境内。

第一管区,驻王车村,辖五一生产队(王车村)、五陵生产队(李家寨)、红岩生产队(西郭旗寨)、石村生产队(西石村)、石羊生产队(石羊东村)。

第二管区,驻南贺村。全区为一个生产核算单位,包括南贺村、北贺村、贺家东村、贺家西村、师家庄、新庄、雷家。

第三管区,驻赵家村,辖李家生产队、赵家生产队、豆家生产队。其余两个生产队不属今渭城区。

第四管区,驻北里村,辖靳里生产队、北杜镇生产队、邓村生产队、北里村生产队、龙华寺生产队、杨家寨生产队、宜都生产队、西刘生产队、齐村生产队。

和平人民公社,辖东方红生产队(杜家堡)、旭鹏生产队,(仪凤西街)、团结生产队(南阳街)、碱滩生产队(东二村)、利民生产队(仪凤西街)。

城内人民公社,驻西宁街。第一生产队(法院街)、第二生产队(花店街)、第三生产队(东明街)、第四生产队(中山街)。

中山街管区,驻中山街,辖仪凤南街、仪凤西街、永绥街3个生产队。

新兴路管区,驻新兴路,辖新兴路南段、新兴路北段、新市路、建国路4个生产队。

文汇路管区,驻文汇路,辖东兴路、新兴路(铁道北)、纱厂街、新建街4个生产队。

1961年,撤销大公社和管区建制,把全市农村改编为16个人民公社。

1987年,渭城区人民政府成立时,辖正阳、窑店、渭城、北杜、周陵、底张、韩家湾7个乡和中山街、新兴路、文汇路3个街道,总面积259.1平方千米。

1988年6月,陕西省民政厅批准将原古渡乡的马家堡等14个行政村划入渭城区设渭阳乡。全区辖8个乡、3个街道。

1992年3月,撤销底张乡建制,设立底张镇。

1994年渭城区辖7乡(渭阳、渭城、窑店、正阳、韩家湾、周陵、北杜)、1镇(底张)、3个城市街道办事处(中山、新兴、文汇)。有148个村民委员会和34个居民委员会。全区面积272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29万亩,占72.3%;1994年底,人口33万,其中农业人口14.2万,占43%;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约占总人口52.3%;区内共有汉、回、藏、满、蒙等21个民族,其中汉族占99%。

1997年2月撤销窑店乡、渭城乡建制,设立窑店镇、渭城镇;12月撤销正阳乡、渭阳乡、周陵乡、北杜乡建制,设立正阳镇、渭阳镇、周陵镇、北杜镇。

2001年11月,撤销韩家湾乡,并入正阳镇,镇名正阳镇;撤销渭阳镇,设立渭阳街道。

2006年渭城区辖中山街、文汇路、新兴路、渭阳四个街道办事处和周陵、北杜、底张、正阳、窑店、渭城六个镇,东西长约26.5公里,南北宽约15.5公里,面积272平方公里,人口33.6万。

2010年,全区共辖6个镇、4个街道,总面积268.8平方千米。

2011年8月,撤销正阳镇、窑店镇、渭城镇、周陵镇、底张镇,设立正阳、窑店、渭城、周陵、底张5个街道办事处。

2015年1月撤销北杜镇,设立北杜街道办事处。至此渭城区辖北杜、渭城、窑店、正阳、底张、周陵、中山街、渭阳、文汇路、新兴路等10个街道,102个行政村66个社区居委会。

2017年4月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建设大西安的战略部署和《关于促进西咸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》要求,北杜街道、周陵街道、底张街道、正阳街道、窑店街道、渭城街道整体委托西咸新区管理总面积254.5平方千米。

2023年9月,渭城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(中山街街道、文汇路街道、新兴路街道、渭阳街道、渭城街道、窑店街道、正阳街道、周陵街道、底张街道、北杜街道),105个行政村、66个社区居委会,总人口约44万人。渭城区人民政府驻渭阳街道。

大美陕西欢迎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