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常识>

借代是什么意思(简述“借喻”和“借代”)

时间:2025-01-20 01:56:54

借喻和借代,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格,但由于都有一个“借”字,二者却极易混淆。两者看似相似,实则有别。


借喻是比喻的一种。比喻,应该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种修辞方法。所谓“比”,就是“比较、比照、类比“之类的意思。即,为了说明甲物的形状特征,而用更为通俗、更为读者所熟知的乙物来进行比照;所谓“喻”,字面意思是“明白”或“使明白”。所以,比喻就是通过两物相“比”而使人明白之意。修辞格中,最为人们所熟知的,莫过于比喻。

比喻有很多种形式,林林总总,不一而足。按照本体和比喻词出现的情况,一般分为明喻、暗喻和借喻三种,这也只是就大体情况而言。在其实际运用中,往往有很多的变体。如,马丁·路德金的《我有一个梦想》中,有这样两段话:

一百年前,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,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。这一庄严宣言,犹如灯塔的光芒,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,它的到来,犹如欢乐的黎明,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

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,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。一百年后的今天,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,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。一百年后的今天,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------

上述两节文字,几乎都用比喻写成。其中有明喻:”这一庄严宣言,犹如灯塔的光芒”,“它的到来,犹如欢乐的海洋”;有的是暗喻:“种族隔离的镣铐”、“种族歧视的枷锁”;有的是借喻,即构成比喻的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,只有喻体出现的比喻形式:“漫漫长夜”。其中,“种族隔离的镣铐”,是一个偏正结构 的名词性短语,而在这个短语中,作为本体的“种族隔离”,成了中心语,同时也是比喻喻体的“镣铐”的定语成分,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。从修辞的角度来看,二者却又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体。“漫漫长夜”,借喻黑奴们所处的没有人权、没有财富、没有自由的暗无天日的生活状态和处境,是典型的借喻。

再说借代。借喻重在相似,而借代重在相关。虽然相似也是一种相关,但相关不都是相似。要表达甲义,不直接说,而用与之相关的乙来代替,就是借代。借代之用,也是可以使抽象之事物具象化。鲁迅的《药》里,写华老栓去买药,有一个细节,说老栓边走边摸摸自己的口袋,感觉“那硬硬的还在”,就放心地往前走。那“硬硬的”东西不是别的,就是他用来买“药”的钱。作者不说“钱”或“大洋”,而说“硬硬的”,显得更有质感,也就更生动和形象。在古代诗文中,借代更是非常普遍。桑梓代家乡、社稷代国家、烽烟代战事、巾帼代妇女、丝竹代音乐、须眉代男子、婵娟代月亮、汗青代史册、白丁代百姓、桑麻代农事、膝下代父母、庙堂代朝廷、鸿雁代书信,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。可以说,借代的手法,已经成为我们汉语表达的一种“底色”,深植于人们的内心。

那么,借喻和借代怎么区别?

从理论上来讲,“借喻”重在“喻”,而“借代”重在“代”;借喻是强调本体和喻体间的”相似性“。“共产党象太阳”,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就是“发光、发热”,从而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;而借代则是强调“相关性”,即,借和被借二者之间要存在某种关联,但这种关联不一定是相似。“吟罢低无写处,月光如水照缁衣。”(鲁迅诗句)“低眉”就是“低头”,以“眉”代“头”,二者之间没有相似性,却有相关性:“眉”是“头”的一部分。诸如此类,不胜枚举。

其实,借喻和借代有一个简便可行的区别方法,那就是“还原法”。即看一个词语,能否还原为比喻句。可以还原的就是借喻,不能的即为借代。有一个典型的例子。样板戏《智取威虎山》中有一句唱词:“红旗指处乌云散,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。”其中,“红旗”为借代,代指革命政权;而”乌云”则为借喻,喻指黑暗的反动统治。“乌云”可以说成“象乌云一样(黑暗)的反动统治”,而“红旗”则不可以说成“象红旗一样的革命政权”,红旗也只是革命政权的标志或象征。这就是两者的最大区别。

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:读点鲁迅。“鲁迅”即“鲁迅的作品”,这就是借代。毛主席还说:“纸老虎”一打就倒!“纸老虎”就是借喻,喻外强中干的帝国主义。